近年来,罗城镇依托历史悠久的船形街古建筑群,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逐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镇居民日常生活,古镇文化底蕴愈发厚重,也进一步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强化古镇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罗城古镇船形建筑群始建于1628年,距今已有395年历史,街道多为传统穿斗木木制结构并联房屋,能很好的抵御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但同时面临防火和防虫防蚁问题。为更好保护古镇古建筑群,罗城镇积极响应群众期盼,建立船形街微型消防站,创新设置7口古色古香石制消防水缸,完善消防取水用水机制,并通过定期宣传排查多次有效处置安全隐患。
做好文化传承,提升文旅氛围。罗城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十大特色文化,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更是内涵丰富。从2021年开始,罗城镇争取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专项经费,在船形街古戏楼常态化开展传统民俗、川剧、本土非遗、等群众性文化演出,广受群众和游客喜爱。常态化展演内容丰富、编排精细,锻造出了一支精品文化演艺人才队伍,提升罗城古镇旅游品质,让古镇换发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机”。
深度开发利用,助力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罗城镇举办犍为县首届“四季嘉年华”开幕式,进一步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业态形成。同县历史文化研究协会一起,共谱“船镇罗城”一书。利用和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规划建设“船形街”特色民宿,努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让古镇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得到利用,在开发中得到进一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