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 策 > 政策解读 > 正文

《犍为县“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5)》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犍为县 发布时间: 2022-09-01 16:52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

为明确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展望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愿景目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犍为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了《犍为县“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我县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产业体系逐步成型,城镇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取得新成就,但也面临着“人口城镇化吸引不足”“产业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佳,亟待转型升级”“空间城镇化布局有待优化”“社会城镇化品质亟待提升”等问题和挑战。

二、主要内容

《规划》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主要从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两个方面来阐述。

发展基础:一是我县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6.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66%,“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4平方公里,较2015年扩展近4平方公里。二是城乡产业体系逐步成型。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2.83亿元,与“十二五”时期相比翻两番,“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5%;工业基地完成基础建设投资50亿元,基地开发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先后引进落地广东凯金新能源等工业项目28个。三是城镇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800元、17788元,年均增长7%、9.5%。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间,全面构建县镇村三级环保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完成小散乱污治理287户,营造林29万余亩,整改环境突出问题38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天然水域十年禁渔全面铺开,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加速形成。

面临形势:一是受产业发展情况的影响显著,常住人口起伏较大,劳动力外流较多,犍为县人口外流规模远远大于人口流入规模,人口呈现净流出态势。二是犍为县一产占比相对较高,农业发展资源充足,农业大县特征明显,但农业产业发展较为粗放,传统农业特征明显与市场对接不畅,二、三产发展处于中游水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提升,工业布局主要呈现分散模式,园区之间距离较远,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三是犍为县农田和山地较多,建设用地较为紧张,县城现状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力不足。四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设施老旧、城乡分布不均、服务质量较差,交通、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历史人文要素相关的社会城镇化品质还有待提升。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张图”、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新要求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背景下,为犍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主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一心一地一城”发展定位,突出“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二是坚持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四化同步,统筹发展。四是坚持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五是坚持文化特色,传承发展。六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发展目标:一是实现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二是实现城市发展更加集约高效。到2025年,城市规模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三是实现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构建“一核一副多点”的城镇体系,实施“揽山入城、拥江发展、跨江而建、三镇同城”战略。四是实现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供给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五是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第三部分: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人口城镇化、新型空间城镇化、新型产业城镇化、新型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口城镇化: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公共资源向重点小城镇倾斜,设置城镇落户快速通道和差别化落户条件,强化中心城区极核作用,培育17个新型城乡融合社区,消除城乡人口自由流动障碍。

新型空间城镇化:围绕玉津镇、清溪镇和孝姑三镇同城一体化区域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刚性管控和“三线一单”底线约束,构建“四群十园”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构建“一核一副多点”新型城镇体系格局、划分四个发展片区。

新型产业城镇化:重点发展万顷茶海产业链群、茉莉飘香特色花果产业链群及犍为姜产业链群、优质粮油生猪产业链群,以玉津镇、清溪镇、孝姑镇打造临港经济片区;落实市级“一总部五基地”工业战略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完善基地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和生态景观体系,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旅游+”融合,推进嘉阳—桫椤湖、岷江—马边河、罗城—铁山三大片区文旅开发,推动“一车一花一镇一庙”提质出新,高水平推进中国嘉阳小火车文旅名镇、岷江涉水旅游、罗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项目;推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新型建材项目、技改搬迁项目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开展科技赋能和科技创新活动。

新型社会城镇化:加快构建“一航一港两铁四高速三干线一机场”的外联交通格局;强化优质教育供给,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加强体育赛训发展,加快公共文化发展;打造文化名片,完善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形态;建设岷江黄金文旅走廊重要节点,优化公共空间,实施岷江沿岸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内涵。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主要从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全面促进农业农村改革。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成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实施《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县内新型城镇化试点,健全完善城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健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