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审计信息 > 正文

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犍为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 2024-11-11 16:25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审计局依法对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面对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县各镇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一心一地一城”发展定位,紧扣“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经济工作主基点,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财政政策措施加力提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4亿元。投入约11亿元用于强化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5.5亿元,较上年增长7.4%,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增进。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完成“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标补短三年行动,投入资金8.8亿元,有力保障33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以医疗卫生、种粮农民收益为切口,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县医药价格、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工作的长效机制和硬性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审计整改工作有力推进。一体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进一步成熟。截至2024年8月,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出的50项问题,已整改43项,基本完成整改4项,正在整改问题3项,推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0余项。

一、县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3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22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等,收入总计411189万元,支出总计371216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0413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等,收入总计258208万元,支出总计23620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余收入,收入总计1786万元,支出总计1685万元。社保资金因政策调整,纳入市级统筹,相应预算由市级编制。

审计结果表明,县财政在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保障重点领域支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犍为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审计发现,县财政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暂付款清理消化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到位

截至2023年底,县财政“代缴非税收入”1065.46万元未及时缴入国库。

(二)财政资金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1.债券资金闲置。截至2024年5月21日县财政仍有2022年结转的债券资金结余。

2.债券资金使用存在问题。部分工程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即开始施工、部分工程项目未按规定送县财评中心进行工程预算评审、部分项目进度缓慢,未按合同期限完工。

(三)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低

1.部分专项资金下达不及时。县财政部分专项资金未及时下达相关部门及预算单位。

2.部分专项资金分配不及时。个别专项资金未形成资金分配方案,未能及时拨付至补助对象。

3.部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滞后。部分专项资金项目截至2024年4月底尚未动工实施,项目开工率和当年资金拨付率均为0。

二、县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对2个部门及14个所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决算编制不准确

1.财政拨款结转编制不准确。个别部门2022年部门收入预算少编2021年结转结余293.47万元。

2.账表不一致。个别部门决算报表填列的车辆购置费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与会计账簿记录不一致。

3.决算报表不准确。个别部门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中将其他收入计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二)执行财经纪律不到位

1.一般性支出管理不到位。从账面反映,部分部门“三公”经费年初预算及决算较上年有增长。

2.部分账务处理不正确。个别部门在工资福利费中列支车辆维修、清洗、燃油费和办公耗材等费用;错误将奖励费计入往来科目核算列支。

3.财务报销不规范。个别部门重复报销、超标准报销费用;超越权限发放奖金;对资料不合规、不齐全的餐费等事项报销;部分报销的差旅费未支付至实际出差个人。

4.财务监管弱化。个别部门2023年底应缴国库截至审计日尚未上缴国库;暂付款因历史遗留原因未及时清理。

(三)制度执行不到位

1.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个别部门虽建立了《关键岗位专项审计制度》,但未具体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罚没收入应收未收。个别部门截至审计日尚有罚没收入未收缴。

3.车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部门车辆油费报销凭证中未见加油明细台账且对账单与凭证数据不一致。

三、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全县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补贴管理不规范

截至2022年12月,项目主管部门未将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纳入“一卡通”平台审核,仅在线下审核后导入“一卡通”平台发放。

(二)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

1.部分补贴资金延迟发放。2020年耕地地力补贴、2020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2021年种粮大户补贴、2022年种粮一次性补贴等补贴资金第一次发放时已超过规定时限。

2.相关支持种粮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截至2023年6月底,实施的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水稻病害虫)项目、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已上报完成,但尚有65.70万元资金未及时拨付。

3.未及时定损和拨付粮食种植保险赔款。2020年至2022年底,全县4家保险公司共理赔种粮农户水稻玉米保险600.30万元,其中216.02万元未在接到报案后规定时间内完成损失核定,292.79万元未在损失核定完成后规定时间内支付理赔款。

(三)个别单位审核把关不严

1.把关不严,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资金。个别部门和有关镇、村监管审核把关不严,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资金。

2.违规出具验收合格结果,导致财政资金损失浪费。2020年,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个别部门相关人员履职不到位,在项目均未达到验收条件的情况下,仍对项目验收合格并支付补助资金,导致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3.虚假投保,导致财政补贴资金损失浪费。2020年至2022年,个别部门和有关镇、村对农业保险承保数据真实性审核把关不严,未发现水稻玉米虚假投保面积,导致虚假投保。

(四)政策落地见效有短板

1.整精米率不达标,稻谷收购政策落实不到位。2022年10月,个别单位在制定整精米率不达标稻谷收购执行方案时,将收购执行方案定为“不予公开”文件,仅主送至县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公司,并未将方案下发到镇、村。

2.执行粮食收购以质论价标准不到位。2020年至2023年,相关公司在粮食收购过程中,出具的粮食收购凭证没有记录粮食的等级、水分、杂质等参数,未严格执行粮食国家标准对水分含量、杂质含量进行增扣量。

3.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2021年至2022年,个别部门未按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培训承办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就验收合格并支付补助资金,涉及23.6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2022年9月,上级下达犍为县保障秋粮生产补助项目资金350万元,根据《犍为县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实施方案》,其中299万元为采购尿素用于10万亩再生稻生产补助。直到2023年7月,相关部门才与中标单位签订采购合同,截至审计时未支付费用。

四、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某镇主要领导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贯彻执行方针政策有偏差

(1)网格化环境监督制度执行不严。对污染源全覆盖、下级网格监督员、重点监管对象等监督检查执行不到位;未督促相关水厂及时整改卫生检查发现的问题。

(2)河长制落实不够到位。巡河制度执行不严,部分月份未开展巡河或开展巡河次数不够;河长制考核制度、河长制督查制度执行不严;河长制工作信息报送制度流于形式。

2.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

未按要求对集中水厂进行水质检测。审计抽查发现:部分小集中水厂在2021年未进行水质检测,占全镇小集中水厂总数的50%。

3.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农村“厕所革命”项目推进缓慢。部分农户的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直至2021年3月2日才进行验收,超规定时间验收达5个月。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因未及时入账、未及时更新台账、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原因,导致账表不符、账实不符;个别部门超标准配置计算机,涉及金额7.1万元。

2.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处理不准确。个别部门存在固定资产处置收益未及时入账的情况。同时,在处置部分固定资产时,未取得处置收益的相关资料和票据。

3.部分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底数不清。个别部门名下的土地及建筑物具体产权不清;个别部门对名下资产家底不清,存在国有房产处于闲置状态。同时,部分采购的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虽明确了产权、进行了划拨,但截至审计日,仍处于闲置状态。

(三)固定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重点抽查了全县5个项目评审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变更程序审核不严格。个别项目在变更程序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结算。

2.评审计量计价不准确。个别预算评审项目未严格按照图纸计算工程量,存在多计招标控制价的问题,结算评审计量不准确,存在多计工程价款的问题。

五、问题线索移送情况

2023年8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相关问题线索10件,涉及问题金额1054.3万元。其中移送纪检监察机关9件,移送主管部门1件。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县领导共作出批示20余件,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部分问题已完成整改。县审计局将持续跟踪督促,切实提高审计整改质效。

六、审计建议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审计反映的情况与问题,审计建议:

(一)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紧扣县委“1186”工作思路和“重大产业项目质效年”经济工作主基点,科学安排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考核,督促资金项目推进,确保资金高效合规使用。强化财政与各部门沟通合作,加强项目实施进度把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强化防范财政风险,筑牢经济安全堤坝。始终把经济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基石,统筹合规使用各类资金,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关注债务风险有效防范,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积极有序化解政府债务,防范财政风险。

(三)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强化财经制度约束。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把严守财经法纪作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加强紧盯“关键少数”履职尽责,严肃查处公共资金资源交易、国有资产处置、项目审批监管等领域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推动权力规范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