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项目安排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审计工作会议要求,紧扣县委“1186”工作思路和“重大产业质效年”经济工作主基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犍为新篇章贡献审计力量。
二、审计项目安排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贯穿谋划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充分依托县委审计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审计监督定位、发挥好独特作用。
(二)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深入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切实将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有支撑、有重点、有实效的审计项目,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进民生福祉、规范权力运行,研究谋划各类审计项目,一体推进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和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更好服务犍为现代化建设大局。
(三)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经济监督根本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看家本领,恪守权力边界,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找准审计着力点,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专业优势,从项目和资金入手,揭示反映重大问题,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问题,客观审慎做出评价和结论,发挥好审计专司经济监督、没有利益羁绊的独特优势。
(四)坚持深入推进问题整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意见,把推动审计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类审计项目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加大检查力度,压实各方整改责任,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具体审计项目安排
(一)财政审计
1.2023年度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2.2023年度县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二)农业农村审计
1.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资金专项审计(署定、厅定)。
(三)资源环境审计
1.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四)经济责任审计
1.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交叉审计”(市定)。
2.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六)企业审计
1.企业经营状况审计调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审计计划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计划统筹管理、项目库建设及运行等机制,提高审计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各股室、中心要严格依据年度项目计划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人员组织完成审计任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必须履行报批程序。计划印发后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备案。
(二)深化研究型审计。持续转理念转思路,把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推动研究型审计制度化常态化,以深入研究推动谋划好项目、管理住现场、控制好质量、提炼好成果。按照“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一条主线双向贯通标准,对审计项目所涉及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机制体制、政策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走深走实研究型审计必由之路。
(三)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从源头保证审计实施精准性。加强审计现场管理、资源整合、优化流程、加强进度控制,严格审计发现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健全审计业务分级质量控制,落实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各项制度措施,加大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加强优秀审计项目培育,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严格遵守纪律。坚持严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等工作纪律。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宣传纪律,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或发布任何与审计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