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发展概述
(一)概况
2024年,犍为县教育局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号召,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整体思路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升美育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美育环境等措施,实现美育的普及与提高。明确美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举办美育师资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美育素养;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制定《学校综合考评方案》,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美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美育经费保障,确保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美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基础数据
截至2024年底,犍为县共有中小学校47所,其中小学25所,初中15所,高中4所,九年制学校2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班级总数为1000个,学生总数为46592人。教师总数为3128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172人,兼职教师39人,生师比(含兼职教师)为221:1。现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58间,缺额0间。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比例为91.6%,配备达标需要的资金缺额为16万元。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课程课时落实情况
各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小学每周至少开设4节美育课程,初中和高中每周至少开设2节美育课程。同时,各学校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
(二)美育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通过举办美育教师培训班、组织美育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美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全年组织音乐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新教师培训、鼓号队培训、乐团指导教师公益培训、“意林杯”管乐培训、袁修富音乐工作室活动等5次,共78人次,开展美术课改培训、新修订教材使用培训、自导式教学改革相关教研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赛课活动、陈果名师领航工作室活动等5次,共200余人次。
(三)教育工作者素养提升情况
通过举办美育讲座、开展美育沙龙等活动,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美育素养。召开犍为县2024年美育工作大会,表彰在美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树立榜样,激励先进。同时,总结了近年来美育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将美育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
(四)学校艺术社团建设情况
组建艺术社团,帮助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形成学校艺术特色。每个学校在必建合唱、舞蹈、美术、书法社团外创建特色社团,部分学校开设了综合艺术课程和地方艺术课程。全县艺术社团数量增至318个,乡村少年宫20个。
(五)常展常演机制建设情况
学校定期举办学校艺术周、科艺体节、书画比赛、红歌会等活动,县级层面每年5月举办艺术展演和书画传习大赛,筛选优秀节目和作品上报。在2024年省市艺术展演中,南门小学的美育改革创新案例《川剧进校园传承亮成长》获省一等奖,并在省级展演展示;犍为一中舞蹈《水云涧》获省级三等奖;24个集体和个人获市级奖项。同时,举行课后服务特色展示,形成“一校一品”的美育特色。全县各校全面组织开展各项艺术展演活动,学生参与面达100%。
(六)校园美育文化建设情况
大力实施校园美化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将美育体育元素渗透、融合进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校园文化。整合课后服务、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在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课程的基础上,组建艺术社团、开辟美育体育第二课堂;鼓励学校根据自身优势、特点以及本地艺术资源,开发特色项目或特色课程,如罗城小学武术、南门小学戏曲、龙孔初中剪纸、新城小学经典诵读、新民小学岷江石画、双溪初中、寿保小学藤编等具有优秀传统、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校本美育体育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七)学校美育评价和美育教师评价情况
继续实施《犍为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和《犍为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由研训中心组织每年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制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和《学校综合考评方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美育情况纳入考评和考核。
(八)美育资源共享情况
犍为县各学校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美育课程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上传到犍为教研共享平台,供其他学校师生免费使用。这些资源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多个领域,丰富了学校美育课程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各学校之间定期举办美育交流活动,如美育教学研讨会、美育成果展示会等,促进了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
(九)城乡美育帮扶情况
积极开展城乡美育帮扶工作,通过选派美育教师支教、赠送美育器材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提升美育工作水平。同时,加强城乡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推动美育工作的共同发展。
(十)智慧美育建设情况
积极推动智慧美育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美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建设美育网络平台、开发美育教学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美育学习途径。
三、典型经验
(一)机制优化
建立了美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美育教师培训计划等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美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了美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价值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举办艺术作品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加强校园美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三)因地制宜
在犍为县的全县中小学中,坚持“一校一品牌”的课后服务特色展示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创新模式,其中艺术特色展示活动亮点突出:各学校的艺术特色展示活动涵盖了绘画、舞蹈、音乐、戏曲、手工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许多学校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表演,或利用新材料进行手工艺创作,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各学校深入挖掘并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将地域特色巧妙融入艺术特色展示活动中,如藤编、剪纸等民间手工艺项目,既传承了地方文化,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如罗城小学的武术表演、龙孔初中的剪纸艺术、新民小学的岷江石画、双溪初中、寿保小学藤编、塘坝小学豆贴画等等,都各具特色,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一大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犍为县南门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川剧特色。该校将川剧与音乐、美术、舞蹈等多项课程有机融合,创作编排了《川剧韵律操》,让学生在锻炼中感受川剧文化的魅力。同时,南门小学还成立了川剧器乐社团、川剧表演班等,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做出了特色,打响了品牌。
四、年度展望
(一)相关问题
尽管我县美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困难和挑战。如美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美育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城乡美育发展不均衡等。
(二)工作举措
1.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大考试和考核招聘力度、加强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丰富美育课程资源。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
3.提升美育教学质量。加强美育教学评价和监测工作,推动美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推动城乡美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推动美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5.加强智慧美育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美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美育学习途径。
总之,我局将立足实际、前瞻思考、系统破题,与建成川南教育强县相适应的学校或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相衔接,推动犍为县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犍为县教育局
202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