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犍为县 发布时间: 2013-01-31 17:01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

2013年1月21日在犍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犍为县人民政府  县长陈建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紧扣“‘两化’互动发展推进年”工作主题,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危中寻机、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6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225元(预计),同比增长20%,综合评比位居全市先进行列,为挺进全市第一圈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两化互动,四化联动,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

(一)新型工业化开局良好。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县工业集中区扩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规划面积由15.9平方公里增至22.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一区六园”[1]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坚持投资拉动,凤生纸业异地技改搬迁、川南减震整体搬迁一期以及东承LCD、沃耐稀LED显示器刻制材料等30个项目竣工投运,玖龙30万吨高强瓦楞纸、塘坝煤矿21万吨矿井扩建等39个项目加快推进,嘉阳集团90万吨同仁井项目顺利通过省发改委核准,总投资15亿元的芭(沟)石(溪)煤矿独立工矿区[2]申报方案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借助西博会平台,成功举办承接成都市产业转移推介会,并与川棉印染、贵州航天管理局等签订64亿元的投资框架协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兑现工业发展奖励扶持资金1813.2万元,为川南减震、凤生纸业等14户企业争取专项扶持资金1732万元,为政策性关停煤炭企业减免“定费统收”资金1318.5万元,全年3户。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发展战略,新增四川名牌企业4户、四川著名商标1件、乐山知名商标2件,国瑞药业成功创建为省级创新型培育企业。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企业产销率达98.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被市政府表彰为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业节能先进县。

(二)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围绕“一心四副二十四支点”[3]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完成两化互动专题规划,实施县城总体规划和概念性城市设计修编,启动副中心集镇控制性详规和支点乡镇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新城建设,西门片区城市商贸综合体、移动大楼、邮政大楼、商会大厦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方舟新区污水管网、工业集中区拆迁安置房周边工程全面完工,渠首片区景观工程、牟家林新区和方舟新区12条7.9公里市政道路加快建设,联合桥至互和桥分洪濠两侧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开工建设。稳步推进集镇建设,启动罗城、龙孔、新民等副中心集镇以及大兴、芭沟等支点乡镇建设,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3个,新改建农贸市场3个。2012年,全县开发商品房13.2万平方米,销售1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33.8%。

(三)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完成三年规划建设任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一轮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优秀县,成功列入新一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加速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按政策兑现产业发展补助资金1156.8万元,新发展优质早茶2.6万亩、茉莉花3300亩,发展犍为姜4.1万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县。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新建工业原料林基地2.2万亩,成功创建全省林业产业强县、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巨星集团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继续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称号;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总产达23.1万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风生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合社。着力夯实农业基础,整治病险水库9座,新建、整治渠系147.9公里、堤防6.3公里,完成土地整理1.4万亩,犀牛沱集中供水一、二期工程基本完工,成功创建首批省级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再次被确定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水利、林业、交通项目荣获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佛杯”一等奖。

(四)文旅产业化持续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出台《芭马旅游环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办法》,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热情,完成嘉阳国家矿山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和小火车沿线站点改造,煤炭科技体验馆及同兴桫椤湖旅游景区主题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欧式风情街加快建设,百海假日商务酒店正式营业,新兴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注重策划营销,成功举办“花季之旅”、“祈福之旅”、“成人礼”等文旅主题活动,犍为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峨眉电影频道、四川卫视黄金时段展播,嘉阳小火车、犍为文庙、罗城古镇被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中国行》系列节目收录;完成世纪旅游开发公司组建,犍为旅游网开通试运行,“古韵犍为”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2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1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二、奋力攻坚,破难前行,发展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要素制约有效破解。对接国家电网,完成川犍电力股权托管,清溪220千伏输变电站并网运行,城南变电站增容、石溪10千伏变电站技改工程顺利完工,孝姑110千伏变电站加快建设,电力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主动加强汇报、衔接,争取用气指标倾斜,广盛第二CNG加气站即将建成投用,重大工业项目用气、重点时段居民用气紧张局面有效缓解。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新万兴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由3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贷款担保能力提升至5亿元;华信小额贷款公司即将开门营业;县内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贷款余额达52.8亿元,比上年增加11.6亿元,增长28.8%。千方百计保障项目用地,成功盘活存量土地1631.2亩,争取到位建设用地指标795亩,超任务26%。

(二)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强力推进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先后解决川南减震整体搬迁管网铺设、板粟坪220千伏输变电站地线埋设等项目推进中的阻工堵路问题;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和全市建国以来最大的制毒贩毒案件;妥善处置破产转制企业职工诉求问题,圆满解决280余名农民工赴陕务工受骗、青岛亿联集团拖欠民工工资等群众利益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滨江茶园、犬只管理、屋面乱搭乱建和断节路专项整治,完成滨江路30户近3万平方米非法茶园拆除并进行规范,解除了岷江河道县城段行洪安全隐患,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展示了政府整治发展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打通县城新仁巷断节路,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畅通;有效治理城区“狗患”,并建立犬只管理长效机制;拆除严重影响消防和建筑安全的屋面违章建筑1800余平方米;制定出台《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依法处理罗城、新民等5个乡镇“小产权房”开发7.2万平方米,一度猖獗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依法整治“双违”行为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三)发展空间全面拓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同步推进水、电、气、路、堤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发展承载力明显增强。采用BT模式[4],开工建设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改线项目[5];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国道213线犍为县城绕城公路[6]、岷江二桥[7]预可研并成功列入国省干道改造计划,揽山入城、跨江而建、东连西绕的新城构架即将呈现。完成国道213线沙嘴至岷江大桥段改建、清溪至大马旅游公路立项与设计,打通南阳至荣县、新民至泥溪出境通道,龙孔至孝姑公路即将竣工,硬化通村公路167.4公里;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新高速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组建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集中整治破损路面5万平方米,内通外畅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市率先创建为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

三、以人为本,创新实践,发展向心力明显增强

(一)财税金融保障有力。加强税收征管,完成税收收入2.45亿元、非税收入1.27亿元。在中央对省转移支付增量资金大幅减少和全国信贷规模紧缩的大背景下,争取到财力性补助增量资金8839万元,其中新增基数6607万元;争取到上级专款和专项转移支付8.7亿元、净增1.47亿元;争取到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授信额度3.77亿元;可望争取到国家、省二级还贷公路债务补助项目资金上亿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累计投入11.2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农林水、环保等民生事业,村(社区)、组干部待遇大幅提高,乡镇、部门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二)民生工程全面惠及。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圆满完成91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年度考核再次名列全市第一。加大就业创业扶持,由政府全额贴息,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0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283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1616人。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新增社会保险参保4603人;由政府全额补助,将3.3万名城乡低保、重度残疾等困难对象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4150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乡参保居民和城镇职工免费健康体检;实施城乡医疗保险二次补偿,兑现补偿金529万元,惠及患者2627名;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搬迁865户;对2.8万名残疾人全部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援助230件;帮助9200名困难群众脱贫。全力破解民生难题,全面推行“便民小客到农家”工程,新开行线路140条,投放车辆235辆;制定《建设领域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有效预防和解决了拖欠、克扣民工工资问题;创新异地长效合作机制,集中收治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艾滋病感染者21名;县精神抚慰中心开工建设。持续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依法全面取缔水库网箱养鱼。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治理工作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同类区县第一名,舞雩乡、岷东乡、九井乡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罗城镇、沉犀村等一镇六村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村。

(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争取省级科技重点项目6个,玉津镇西街社区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完成新城小学整体搬迁及13所中小学、8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启动犍为职中、犍为一中整体搬迁,设立教育发展基金,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全县高考本科上线1523人,上线率居全市第一。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成功承办省曲棍球冠军杯赛,高水平举办第二届县运会,犍为一中被中国曲棍球协会授予“2012年伦敦奥运突出贡献奖”;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0个,建成农家书屋68个、标准化广播站(室)和电影放映厅12个。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县医院综合楼建成投用,新妇幼保健院开门接诊,县急救中心、卫生执法监督大队业务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正式启动,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平安畅通县”创建工作代表省政府通过国家六部委检查。强化应急管理,县公安消防站建成投用,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罗城镇杨家湾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老龄事业加快发展,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三轮敬老模范县。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县政府及其部门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审议5次、向县政协常委会通报情况3次,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县政协委员提案194件,办结率和满意(基本满意)率均为100%。“六五”普法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不断提高。

监察、审计、农机、保密、档案、地方志、气象、通讯、烟草、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侨港澳台等部门认真履职,取得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创新理念谋划发展,以全局观念统筹发展,以超常规手段助推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把握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驻犍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犍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两化”互动、“四化”联动水平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任重道远;行政效能与加快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潜能和困难同在。县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全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总基调,紧扣全市“改革开放年”工作主题,围绕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立足美丽发展,以“四新”[8]建设为主线,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以自身建设为保障,汇聚加快发展合力,全力全速推进“四个犍为”建设。主要目标是: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四新”建设,以城带乡,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新城、新区、新街、新居”建设为重点,以城带乡、整体联动,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

(一)统筹“四新”规划。聘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综合考虑乡镇区位条件、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四新”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精心设计民居图集,提升建设品位,着力构建“一心四副二十四支点”城镇化体系。加大城乡规划执法力度,从严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全力维护规划的约束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快“四新”建设。一是加力加速打造新城。加快牟家林新区、方舟新区路网建设,开工建设和风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完成岷堤春晓E组团高层公租房、移动大楼、邮政大楼、商会大厦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凤凰社区、互和村、联合村安置房,启动龙池广场改造和犍为汽车站、北门车站整体搬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成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绿化景观工程和凤石干道人行道改造工程,加快联合桥西侧湿地公园、互和桥至联合桥分洪濠两侧道路、绿化及牟家林新区水景工程等休闲文化设施配套,启动方舟新区农贸市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二是稳步推进新区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和重大项目实施,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支撑,扎实推进罗城、新民、定文、龙孔副中心集镇新区建设,配套完善街道、雨污管网等市政设施,增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分步推进新街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群众自建、联建和商业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支点乡镇新街建设,年内完成大兴新街建设和老芭沟特色风情街打造,启动一批乡镇新街建设,满足周边群众居住、置业需求。四是积极推进新居建设。以实施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项目为载体,根据乡镇地貌差异和村庄建设规划,结合产业发展、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搬迁,引导农村群众参与新居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清溪和平村等新村聚居点10个以上。2013年,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2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25万平方米、新区(街)及新居建设1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三)夯实“四新”基础。充分发挥交通联接“四新”建设的纽带作用,以成功创建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为契机,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完成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改线、舞雩至岷东、南阳至金石井、铁炉至沐川县炭库乡公路改建,开工建设国道213线县城绕城公路及岷江二桥、清溪南岸沱马边河大桥、清溪至大马旅游公路,力争石溪至菜子坝段公路开工建设,改建村道公路100公里,完成国道213线清溪段绕城公路规划;同时,配合抓好岷江航电犍为梯级、成贵铁路、仁沐新高速三大交通枢纽工程,力促项目早日开工。以提升宜居度为重点,年内完成犀牛沱集中供水项目三期工程,启动河东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房风貌塑造,改(扩)建纪家、玉屏农贸市场,新建乡镇商贸中心1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管理规定,积极推进生态水产养殖,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厂)6个、大中型沼气池2个、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环境优美示范村6个,争创省级生态县。

二、突出产业发展,质量并重,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为方向,不断调优经济结构,切实增强发展内生活力和动力。

(一)做实项目投资。一是多措并举生项目。准确把握政策动向,主动对接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着重在产业、基础、民生等领域包装生成一批重大项目,鼓励本土企业裂变扩张和转型升级,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四个一批”项目储备库投资总额保持在300亿元左右。二是千方百计争项目。抢抓国家积极实施扩内需战略机遇,全力争取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建设项目、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的产业发展项目、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民生工程项目,力争芭(沟)石(溪)煤矿独立工矿区项目列入国家转型发展扶持范围,全年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三是全力以赴建项目。继续实行县领导挂联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强化协调服务,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塘坝煤矿30万吨矿井扩建、辉宏5万吨混凝土添加剂、国瑞药业技改等53个项目全面竣工,永祥6000吨多晶硅、川南减震整体搬迁二期、玖龙30万吨高强瓦楞纸等28个项目快速推进,嘉阳集团90万吨同仁井、沿极建材60万方混凝土砌块砖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项目投资55亿元。

(二)做强工业经济。一是打造发展平台。坚持政府投入与业主投入并重,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年内完成新民轻化产业园堤防一期工程及配套泄洪沟建设,建成园区主干道和管网配套工程,启动孝姑八一果场小微企业孵化园和丁家坝、康家坝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壮大工业总量。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规划,以园区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重点依托新民轻化产业园和丁家坝、康家坝产业园,主动承接省内外产业转移,力争以川棉为代表的纺织印染企业、以瑞鸽为代表的皮革加工企业、以依百兰为代表的制鞋企业落户园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56亿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做大林浆纸、盐化工、能源、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多晶硅、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继续实施退城入园战略,力促合盛玻业、粑哥木业等县城区企业尽快迁建入园,实现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加大中小企业扶持,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狠抓节能减排,确保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完善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力争川南减震创建国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争创四川著名、乐山知名商标4件。三是保障生产要素。完成孝姑110千伏变电站、新民35千伏变电站建设和向坪110千伏变电站电缆铺设工程,增强电力保供能力。全力争取用气指标,保障企业满负荷生产。健全完善政银企常态对接机制,确保华信小额贷款公司开门营业,争取中国建设银行在犍为设立分行,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全力盘活存量土地,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2013年,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户。

(三)做大特色农业。以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为载体,充分发挥“犍为茉莉花茶”、“犍为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影响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开展茉莉花扩区试种,加速茉莉花由传统种植区向新兴发展区转移,确保全年新发展茉莉花3000亩;加快河东片区茶叶产业带建设,在定文、岷东、舞雩等9个乡镇连片新发展茶叶2.1万亩,形成10万亩集中连片茶产业走廊;巩固现有种植规模和区域,稳定发展“犍为姜”4万亩以上。深化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在23万吨以上;以省级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林业品种结构,力争全年竹产量达到45万吨以上;大力开展畜禽养殖科学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全年出栏生猪74.5万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整治病险水库32座,新建、整治渠系157公里、堤防4.8公里,完成土地整理6.3万亩。

(四)做活文旅经济。一是健全发展机制。理顺旅游开发管理体制,发挥世纪旅游公司市场开发、营销和基础建设主体作用,推动旅游基础建设由单一的政府投入向政府、企业、社会三方投入转变,增强旅游发展后劲。深化旅游开放合作,巩固川滇两省五市十二区县合作成果,进一步明确各方的责、权、利,积极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二是提升旅游形象。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和配套工程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年内完成桫椤湖欧式风情街、主题广场、游客接待中心、芭马峡栈道以及新兴大酒店、蜀圣旅游度假酒店、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停车场建设,加快利元海南风情度假酒店建设,力争启动文庙景区扩建、新民温泉旅游度假中心、桫椤湖旅游项目二期工程。三是丰富旅游内涵。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工业文化、建筑文化、生态观光文化、休闲养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精髓,高规格举办“花季之旅”、“成人礼”等系列活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繁荣商贸服务业,加快西门片区城市商贸综合体开发,抓好建材装饰、服装、休闲、文化旅游商品等特色街区打造,着力培育新的城市商业圈;结合景区景点打造,积极培育旅游地产、康体养生、观光疗养、影视拍摄基地等旅游业态,促进第三产业整体联动、互促共融。

三、突出民生改善,创新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以“民生为本、民生优先、富民惠民”为取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认同度。

(一)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强化财力保障,不断拓宽财政增收渠道,调优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事业。大力扶持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五大社会保险新增参保3600人。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积极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完善城乡低保进退机制,年内完成现有低保户的重新审查和认定。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成中心敬老院建设和清溪敬老院改建,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2%以上。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启动南门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500户。继续实施交通安全便民工程,完成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并在10个乡镇整体连片实施,促进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相互融合。

(二)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全力争取科技部2013年度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确保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犍为一中、犍为职中、龙孔小学、石溪小学等整体搬迁;积极实施奖教奖学工程,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备战市六运会。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搬迁,启动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急救中心、卫生执法监督大队业务综合楼、精神抚慰中心以及龙孔、大兴、新民卫生院建设,加快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扎实推进扶贫攻坚,新增脱贫人口1.5万人。完成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和18个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三)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完成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建。优化公共服务,确保新政务服务中心开门接件。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的服务管理。继续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治理和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信访和群众工作,拓宽民意诉求渠道。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争创省级法治县。

四、突出自身建设,勇于担当,打造务实高效政府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准则,不断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敢闯敢干,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敢于触及改革“深水区”、敢于打破利益格局,善于从政策中找机遇、从困难中找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跳起摸高、未雨绸缪的工作原则,合理确定年度目标和进度节点,全力营造你追我赶、勇争一流的发展氛围;始终树立攻坚破难、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推诿、不退缩,真正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二)善学善谋,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用结合的进取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善于用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用新举措助推美丽发展;牢固树立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开放理念,立足犍为实际,主动学习借鉴,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牢固树立依法依规、科学民主的执政理念,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高质高效,提升执行落实的能力。大力倡导立说立行、即说即办的工作作风,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坚决治理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服务大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力推行公正透明、简明务实的运行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改进文风、会风,多行务实之举;大力实施奖勤罚懒、有奖有惩的考核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和问责,用绩效引领工作、评定成绩、检验效果,确保政府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

(四)清正清廉,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完善、有章可循的内控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健全勤俭节约、规范透明的管理机制,严管公务用车,严控接待标准,大力倡导节俭办会办事新风尚,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建立健全惩防并举、张弛有度的惩教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直面新挑战,推进新发展,是全县人民的期盼,是时代赋予的重任。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停步、加快发展不懈怠,团结一心、凝神聚力、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一区六园”[1]:“一区”指工业集中区;“六园”指煤电硅循环产业园、盐化工产业园、光伏产业园、临港产业园、造纸印包产业园和轻化产业园。

2、芭(沟)石(溪)煤矿独立工矿区[2]:是我县为争取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工矿区扶持政策而包装生成的一个项目,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项目申报成功后,可帮助推进矿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

3、“一心四副二十四支点”[3]:以玉津-清溪同城化为中心,罗城、新民、定文、龙孔为副中心,其余24个乡镇为支点的城镇空间布局。

4、BT模式[4]: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5、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改线项目[5]:起于犍为岷江大桥凤凰山平交处,经玉津镇凤凰村、互和村和联合村,止于联合村9组,全长5.76公里。

6、国道213线犍为县城绕城公路[6]:起于岷江大桥东岸,经下孝路至下渡乡文碧村虎吼坝,全长约7公里。

7、岷江二桥[7]:由跨江大桥和引道两部分构成,全长4922米,其中:跨江大桥东连虎吼坝、西接朱石滩,全长2052米;引道由朱石滩连接国道213线,全长2870米。

8、“四新”[8]:玉津—清溪同城化建新城,罗城、定文、龙孔、新民四个副中心集镇建新区,其余支点乡镇建新街,乡村建新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