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佳等2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抓好‘中国姜黄之乡’的创建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第3号提议收悉,我单位已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犍为姜黄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可追溯至宋朝时期。特色产业姜黄常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主要分布在大兴、孝姑、铁炉、九井等镇,标准规范种植1万余亩。县农业农村局为创建“中国姜黄之乡”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统一种植技术规范,连续三年印发了《犍为姜黄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要点(试行)》,在姜黄主产区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建成姜黄标准化种植示范片4个面积6500亩,带动全县标准规范种植1万余亩。推广“姜黄-玉米+大豆-油菜”间套、轮作复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保证了粮食安全,解决姜黄连作障碍,实现同田轮作,提高每亩粮油产出,增加种植效益,复合种植模式每亩效益最高达8000余元。实施土壤改良和绿色防控等措施,保证姜黄提质增效。
二、促进姜黄加工转型升级
针对现阶段姜黄加工要通过无烟煤烘烤方式进行脱水处理,加工技术含量低,影响产品品质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标准化加工厂,引入现代化、智能化设备和大型机械,通过热风循环技术进行脱水处理等技术,不断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效增强姜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开展姜黄品牌创建
开展“中国姜黄之乡”申报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展示,央视《财经频道》、四川乡村频道作姜黄产业发展相关专题报道。2023年7月13日至14日成功承办国际标准推动姜黄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暨川产姜黄产地推介交流会。积极开展“犍为姜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申报注册、有机认证等相关工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
整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乐山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业力量,组建了犍为姜黄全产业链项目专家顾问团队,其中乐山市农业科学院长期定点指导,跟踪评估姜黄种植、加工现状,全面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支撑,为犍为农业标准化建设保驾护航。专家顾问团队参与到犍为项目的标准体系搭建、标准制定、标准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过程。
五、强化主体培育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团队参与、农户跟进”等方式,建立“公司+农户”“公司+专业经合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犍为县姜黄协会”,协会下属分支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姜黄初加工企业17个(户),犍为县新民益农黄白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经营合作机制的健全完善,引领带动形成集约连片、绿色规范、稳定可控、质优道地的现代化,规模化种植,逐步探索机械化、数据化产业发展格局。
六、产业融合发展
壮大发展粮油姜复合种植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姜黄产业与康养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掘姜黄保健功能,开发多元化康养产品,进一步拓展姜黄产业的价值链。同时,规划促进农旅融合,沿大兴镇大兴场-黄荆村-新云村-后边沟村-民乐村打造一条农旅融合产业观光环线,规划建设产业观光环线、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景观改造等基础设施。沿途植入传统中医文化研学、休闲垂钓、彩林观赏、亲子乐园等主题;衔接茉莉花温泉小镇水上旅游线路,沿鱼滩村-九井场-麻柳村-榨鼓场-铁炉场-新民码头打造产业骑行环线,规划建设产业观光环线、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景观改造等基础设施。沿途植入瓜果采摘、农耕体验、露营、民俗文化体验、康养体验等。通过“农(林)业+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和旅游康养等新业态。
犍为作为全国姜黄的主产区之一,姜黄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县发展地方经济中彰显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我县自愿申报,相关专家、学者组织审核、专题评审、科学鉴定、实地考察、综合考评,2024年8月18日中国特产协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评审活动组委员会授予四川省犍为县“中国姜黄之乡”称号。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保护,推动犍为姜黄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感谢您对犍为县姜黄产业发展的关心,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与关心。
犍为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