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魅力犍为 > 印象犍为 > 各镇简介 > 正文

龙孔镇简介

文章来源:犍为县 发布时间: 2025-02-24 09:03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龙孔镇位于犍为县河东片区,距离犍为县城区21.64千米。南北长10.05千米,东西宽9.9千米,总面积94.496平方千米。东与大兴镇毗邻,南与孝姑镇接壤,西连玉津镇,北与玉屏镇交界。镇辖曙光、建新、龙华、协力、康村、丝茅坪、文峰、黎明、老文滩、石燕10个村86个村民小组及龙孔场1个社区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907户25623人。镇政府驻龙孔集市。

二、历史沿革

清代为龙孔场,以场西有一长10余丈、高8尺的穿山岩洞名“龙洞”得名。民国时建龙孔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公和乡并入龙孔后,辖29个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改时分置为龙孔、康乐、公平、平等、共和(1952年11月更名为新开)、老文(1952年更名为新生)等6个乡。

1956年2月新生、新开、康乐3乡并入龙孔乡。

1958年9月龙孔、大兴、平等3乡合并建立龙孔人民公社。

1959年7月大兴、平等分设后仍为龙孔公社。

1984年复为龙孔乡。

1992年8月撤销龙孔乡、龙华乡,合并建立龙孔镇。

2019年12月撤乡并镇,原下渡乡永忠村并入龙孔镇。

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龙孔镇由原有的曙光、建新、晏佳、公平、龙华、协力、新锦、陈佳、乐和、茂盛、康村、丝茅坪、新开、文峰、陶家、黎明、四民、老文滩、石燕、永忠20个村177个村民小组,调整为曙光、建新、龙华、协力、康村、丝茅坪、文峰、黎明、老文滩、石燕10个村86个村民小组及龙孔场1个社区3个居民小组。全镇有学校3所,分别为龙孔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龙孔初级中学。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一)交通网络。成(都)贵(阳)铁路和仁沐新高速穿境而过,镇政府所在地30分钟车程到达成(都)贵(阳)铁路犍为站,龙孔——犍为、龙孔——大兴等地均有公交车通行,群众外出十分便利。

(二)教育医疗。现有公立学校3所(龙孔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中心卫生院1所,公共服务覆盖全域。

四、文化遗产保护

镇内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和严家山严氏墓。

(一)白塔。位于龙孔镇文峰村,因位于文峰村所以又名“文峰塔”。文峰塔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坐落在镇西南14千米、县城东南4千米的文峰村9组文峰山顶。塔高30米,呈六角形,九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和塔身一至二层用条石砌成,上面七层为砖石结构,塔内中空,有螺旋式阶梯通往塔顶,每层楼阁里塑有神像。塔九层翘角上挂有风铃,塔顶是一口铁锅封顶,塔身和塔尖用石灰浆粉饰,天气晴朗时,方圆数十公里都可见到雪白的塔顶在阳光下闪光,故又名白塔。

(二)严家山严氏墓。位于龙孔镇丝茅坪村,该墓葬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由冢、碑楼、桅杆组成。墓冢用条石砌为长方形,长5米,宽4.5米。冢前立全雅石仿木结构碑楼,4柱3间5楼,高5米,宽4.8米,主楼阴刻墓联“瑞气满佳城迭见孙贡子肖;祥光盈寿域相看水绿山清”。楼顶有“二龙拥日”深浮雕图案。次楼及边楼阴刻墓联“奇士奇人芳名标艺苑;同室同穴好合听琴声”。楼顶有人物图案五幅,均为节孝故事等。碑楼两侧有石狮抱鼓,抱鼓上浮雕花瓶图案。拜台前20米有全雅石桅杆1对,高9.4米,距地3.75米有四方形斗各一。

五、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

全镇耕地面积3.86万亩,其中田2.31万亩、土1.55万亩。土壤类型包括红沙田、小土田、泥田、二泥田4个土种,适合水稻、玉米、油菜、红苕、花生、大头菜的种植。

六、特色产业

(一)“粮油+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园区。坚持“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生猪养殖企业科学处理废弃沼液,利用消纳用地打造2700余亩的市级“粮油+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园区,配套500平方米多功能智慧农业中心,引进业主在布局1700亩粮蔬轮作示范基地,常年提供就业岗位3600余个。

(二)龙孔曙光嘉援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整合资金205万元,打造500余平方米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储备农机105台,培育农机手200余名,辐射带动龙华村、建新村成立农机分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8000余亩,为群众提供长期务工岗位60余个,吸纳脱贫人口务工800余人次,带动务工增收80余万元。

(三)“稻渔+旅游”农旅融合环线。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整治稻田1500余亩,连片发展稻鱼稻虾,引进业主流转园区内山林土地种植蔬菜、水果1200余亩,油茶400余亩,建设犍为县稻鱼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园区,结合现有村史馆、农耕博物馆,构建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