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五公开推进情况 > 决策公开 > 正文

中共犍为县委关于制定犍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文章来源:犍为县 发布时间: 2021-01-27 15:45 浏览量:

打印 分享到 :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犍为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共犍为县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中共乐山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犍为实际,就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握形势任务,全面开启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犍为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是犍为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战胜困难挑战实现快速发展的五年。县委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克服错综复杂的形势压力,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涝灾害等重大挑战,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开拓进取,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十三五”规划的30项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综合实力迈上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9.5%、达到230亿元,是2015年的1.7倍,排位由全市第5位提升到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1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1倍。发展基础加速夯实,成贵高铁犍为站建成投运,岷江航电犍为枢纽通航发电、龙溪口枢纽全面铺开,仁沐新高速、五犍沐快速即将全线通车,加速融入国家高铁、高速网络;新型工业基地框架全面拉开,列入省级经开区和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加速跨越的基石进一步筑牢。产业支撑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加速崛起,落地北京高能静脉产业园等产业项目18个,基地引企入驻进入快车道,“双百”纸制品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三大特色旅游环线”基本成型,嘉阳老矿区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形成世界茉莉博览园、古郡·花果溪等新兴打卡热点,获评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农业“五环十园”初具雏形,建成犍为茉莉花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提升到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四大创建”圆满成功;污染防治“四大战役”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工程”深入推进,桫椤湖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市级以上卫生、文明镇村217个。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实施规划》中182项重点改革事项完成96%,争取国省改革试点19项,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步伐加快,创新系列社会治理模式,全面完成镇村组调整改革,城乡格局全面重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54个市县列贫困村、30075名贫困人口全部达标脱贫退出,犍为一中、犍为职中、县人民医院等建成投用,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体系不断健全,民生支出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打好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了“8.18”百年未遇特大洪灾遭遇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创新村级纪检小组长派单制等做法,组织队伍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落实,风清气正的县域政治生态持续巩固。犍为即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起点,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集聚了强劲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犍为面临的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乐山建设“一极一地一市一城一枢纽”,都为犍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基础条件、深化区域合作等新的重要机遇。未来五年,犍为处于战略机遇期、动能释放期、加速爬坡期、转型关键期和重点攻坚期“五期叠加”的重要阶段,将是汇聚释放动能、加速跨越崛起、提升发展位势的关键五年。同时,也要看到犍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支撑不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全县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担负起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十四五”时期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和市委“一极一地一市一城一枢纽”发展任务,坚定推进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主线,着力构建产业新格局、建设合作新高地、增添发展新动能、增强城乡新活力、厚植生态新底色、满足群众新期待,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犍为开好局、起好步。

4.“十四五”时期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着力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坚定不移把全面建设现代化作为目标统揽。坚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统揽犍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犍为落地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全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坚定不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突出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定不移把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根本遵循。坚持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战略窗口,以构建具有犍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战略支撑,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中展现犍为作为。

——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县文旅兴县作为发展主线。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县之本、文旅作为兴县之要,坚定不移推进犍为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全力推动建设新型临港产业示范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两个加快”,全面强化县域产业支撑,加快构建具有犍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为工作取向。坚持把“干在实处”作为根本要求、“走在前列”作为检验标准,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好字收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奋力推进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答卷。

5.“十四五”时期犍为发展的总体定位。围绕市委赋予犍为建设市域副中心、撤县设市、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建成乐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定位,结合县情实际,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统筹近期和远期,奋力打造“一心一地一城”。

——建设乐山市域副中心城市。坚持以产立城、以城兴产,加快玉津、清溪、孝姑“三镇同城”步伐,大力推进区域性综合商贸、公共服务、物流集散“三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基地产城一体发展,推动产业培育量质齐升、公共服务扩面提标、人居环境优化提级,不断提升集聚人气、商气、财气能力,把犍为建设成为综合承载能力强、创新发展动能强、区域带动作用强的乐山市域副中心城市。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新高地。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依托浙-川东西协作产业园平台,实施开放通道建设、基地承载提升、全员招商引资、区域交流合作、外部市场拓展“五大工程”,加快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和新型临港产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对外竞争力吸引力,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把犍为建设成为要素齐聚、环境一流、活力迸发的开放新高地。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坚持人文化、绿色化、便捷化导向,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理念,高起点规划城市形态;以“书香城市”建设为抓手,高水平丰富城市内涵;以“无废城市”建设为追求,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把犍为建设成为文化更繁荣、服务更优质、环境更优美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6.“十四五”时期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经济总量达到40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排名升位。全社会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000亿元,到“十四五”末力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更上水平。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犍为经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立体全面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更为优质。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持续减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人民生活更好品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教育质量和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更高水平的法治犍为、平安犍为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发展动能实现转换,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文化建设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充分彰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加深,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加快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格局

7.建设新型临港产业示范区。坚定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构建“4+1”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工业集中度提高到85%以上。依托岷江港航电开发,配套发展临港仓储、物流产业,打造新型临港产业示范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智能硬件、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产业。推动集群成链发展,培育千亿产业园区。实施龙头企业“12351”培育计划,到2025年全县培育百亿级企业1户、50亿级企业2户、30亿级企业3户、10亿级企业5户、5亿级企业10户以上,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竹浆纸一体化发展,力争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实力的竹浆生活用纸生产基地。以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为引领,加速推动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

8.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深入推进“旅游+”,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好做活水文章,高水平规划建设岷江100平方公里水域,打造岷江黄金文旅走廊核心区。推进“一车一花一镇一庙”提质出新,创建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品。深入挖掘岷江文化、儒学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发展文化创意、研学旅游等产业,培育嘉阳抗战文化红色旅游,引进知名公司制作茉莉花主题文艺作品。完善旅游配套,引进建设知名品牌酒店,发展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民居,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优化景区管理服务。

9.提升现代农业。推进茉莉花、茶叶、姜、水果、林竹、畜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农业“五环十园”建设,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精深加工,深化农旅融合,到2025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2个、市县级10个以上,力争建成中国最美乡村1个。培育壮大犍为茉莉花茶全产业链,打造全国品质最优的茉莉花产业基地。稳定粮食生产和生猪产业,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创建。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引导2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建成网络直播带货基地2个以上。强化与大专院校和科技团队合作,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品牌。

10.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招大引强、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大力创建全省现代服务业强县。发展现代商贸业,以高端综合体引领城市消费,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发展夜市、夜食、夜展、夜游等夜间经济,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培育花博会等会展品牌,建设区域综合商贸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大件物流、快递物流,建设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发展特色餐饮业,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培育餐饮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金融业,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犍为,引导服务实体经济。

11.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提升新兴产业比重。深化三产融合、跨界发展,推进“养老+”,依托县域医疗、养老机构,强化医养、康养、颐养结合,探索“候鸟型”异地养老新模式,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发展高端养老、健康管理、护理康复等养老新业态,打造高品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体育+”,培育发展体育产业,申办春季马拉松高规格国际赛事,依托县体育中心场馆,大力承办国省市级赛事,打造区域赛训基地。推进“互联网+”,支持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产业发展。

三、突出内外并举,建设合作新高地

12.建设立体型交通强县。全面融入国省大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两航一港一铁两高速一机场三干线”建设,建成空、铁、水、陆联运立体交通次级枢纽。全面建成犍为、龙溪口枢纽工程,新建犍为、龙溪口货运船舶锚地,加快建设乐山港高石坝作业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游重要出海港,协同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规划布局通用机场,加快推进犍为绕城高速、自犍高速建设、乐宜货运铁路落地,有序实施S309、S215改造。畅通内循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构建干支衔接、全域覆盖、闭环成网的农村公路体系。

13.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增强工业基地承载能力,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健全生活综合配套,构建系统完备的配套基础体系和产城一体的整体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战略定力,突出补链延链强链,推进园区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强化要素保障,健全产业孵化体系。到2025年,园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0户、园区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列入全省“5+1”产业重点特色园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浙-川东西协作产业园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全力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强化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十四五”累计招商引资1000亿元以上,引进“553”企业30户以上。强化区域合作,大力参与成都、川南、攀西经济区优势产业协作配套。支持企业发展出口贸易、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茉莉花茶、竹浆纸等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国门。

15.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消费新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假日经济,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完善促进消费配套政策,优化城乡消费载体,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畅通城乡流通网络,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打造放心舒心消费城市。

16.拓展投资空间。将项目投资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聚焦重点关键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促发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围绕产业发展促投资,大力引进产业项目,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大幅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占比。围绕民生短板促投资,优化完善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四、深化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新动能

17.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扎实抓好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基层探索实践,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犍为特色经验模式。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规范透明开放的生产要素市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步伐,完善县属国有企业监管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十四五”末县属国有企业注册资本达200亿元、资产规模达800亿元以上,孵化主体信用评级AA实体性国有控股企业1户,力争孵化AA+企业1户。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探索设立相关领域专项基金;落实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我县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深入推进税收征管体系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

18.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协作,支持企业承担省级以上科技研发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0户以上。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农村技术在线服务、科技特派员选派等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发明,支持企业申请专利授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犍为孵化成长,实现产业化。

19.优化创新创造环境。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开辟高层次人才来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科技评价、金融支持等保障机制,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新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体系,健全民营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五、强化统筹发展,增强城乡新活力

20.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揽山入城、拥江发展、跨江而建、三镇同城”战略,加快城市新区和工业新城建设,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以上。规划建设石溪至清溪30公里滨江大道,推进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生活公园、工业园区产业公园、岷江港航水上公园“四大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构建“青山绿水翠城”形态。以犍为文庙为核心,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精神高地·城市之魂”特色地标,做响“儒在犍为”城市名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全力推进撤县设市。

21.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按照“一核一副两重多点”的城镇布局,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支持罗城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芭沟镇、定文镇两个重点镇建设,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保护传统村落。推进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抓好厕所革命,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加强农房规划选址和风貌管控。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农村用地政策和统筹城乡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贫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持续壮大扶贫产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资产收益扶贫带贫益贫等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2.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民生需求为核心,以“两新一重”为重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规划先行,围绕铁路、港口等重点领域,加强向上汇报争取,推动落地实施。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防汛抗旱抵御能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安全饮水质量。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天然气管网、配电站建设,推广使用新能源,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六、推进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新底色

23.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靶向施策防治大气污染,严格扬尘治理管控,持续推进减排、压煤、治车、控秸和禁燃禁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工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治理攻坚,推进小流域环境治理和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养殖污染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严格排污许可,持续抓好节能减排。

24.保护修复生态系统。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强化“三区三线”和“三线一单”约束。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域综合治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水土保持、自然资源保护、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强化生态湿地保护修复。严格落实天然水域十年禁渔。深化“绿秀犍为”行动,打造竹林风景线,提升全域绿化水平。实施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工矿等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

25.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推进省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各类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七、坚持人民至上,满足群众新期待

26.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民道德、诚信社会、志愿服务、网络文明、家庭家教家风等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书香犍为”,规划建设县博物馆,提升县图书馆、文化馆,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创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建好用好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特色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开发利用,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开发文创产品。

2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多元特色发展。加强教育质量品牌建设,引进知名院校、教育集团来犍投资办学,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联合体,打造区域品牌教育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大力发展新职教,建设一批实训基地,争创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县。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县管校聘,鼓励退休教师支教讲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好特殊教育。

28.推进健康犍为建设。加强品牌医院、品牌专科和知名医生队伍建设,引进建设高品质专科医院,强化与知名医院合作,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合作,加快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和提档升级,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推进医养试点建设,打造中医药区域中心。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县传染病医院、应急后备医院,提高疾病防控救助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全民健身。

29.强化就业社保养老服务。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深化援企稳岗,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好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老年人、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助残等事业,提升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30.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区)治理、居民小区(农村聚居点)治理体制机制。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畅通和规范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稳步实施向镇村放权赋能,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创新治理服务载体平台和方式,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法治研学基地品牌和乡村治理法治示范镇村。

31.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平安建设机制,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经济、金融、生态、粮食等各领域安全,维护健康市场经济秩序,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积极防范财政运行和政府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大力推进平安犍为建设,严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监管,开展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新型网络等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县镇村三级“心连心”服务机制,多渠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八、全面强化保障,凝聚强大新合力

32.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等工作机制。发扬斗争精神,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全面增强干部“七种能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民族、宗教、侨台关系和谐。强化党管武装,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34.完善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持续实施“金犍菁英”工程,以实施“科技明星”等十大培养工程为载体,加强技能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进培养,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35.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全面落实规划建议的部署要求,统筹编制全县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形成规划合力。完善规划推进机制,细化规划纲要年度计划,梳理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库,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用地、资金、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保障体系,加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督导和考核,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县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砥砺奋进,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现代化犍为新胜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