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行业领域风险提示
(一)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冬季,部分区域大雾团雾天气多发,因车辆防滑设施不到位、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等问题,易导致追尾、车辆坠崖等事故;岁末年初,能源、生产资料、电商物流运输需求旺盛,货车多拉快跑、昼夜兼程,道路运输风险突出;节日期间,旅游和返乡人数激增,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高频次、高强度、长距离运行,因车辆维护保养不及时、企业动态监控不到位、驾驶员“三超一疲劳”、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二)矿山机运事故风险。岁末产量冲刺,矿井运输作业频繁,可能存在皮带输送机超负荷运行、超挂矿车、斜巷“一坡三挡”防护措施不到位、绞车挂钩和钢丝绳过度劳损、煤(矸)仓超负荷运转等情况,易导致运输、外因火灾、煤仓坠落(溃仓)等事故。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年终岁末,大风、雨雪、寒潮等极端天气增多,导致有效施工时间减少,部分项目存在赶工期、抢进度现象,垂直运输设备及其他大型设施设备检查和维护保养不到位,施工作业安全风险高。
(四)工贸方面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事故风险高。年末,部分企业赶进度、抢工期、超强度生产,机械设施设备防护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安全联锁装置失效,设备启动前未进行安全确认,作业人员未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疲劳作业等易引发机械伤害事故;起吊、搬运、装卸等作业时物品堆放、固定不当,吊钩、插销、夹钳滑脱,吊绳、钢丝绳断裂等易引发物体打击事故;天气寒冷,违规用火用电取暖,易燃物料处置不当,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问题隐患引发火灾事故风险增高。
(五)烟花爆竹暴力装卸、非法运输和储存风险高。临近春节,烟花爆竹进入销售旺季,有不法分子为追求利益,非法运输和经营烟花爆竹,为逃避监管,将非法烟花爆竹存放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潜在安全风险高。烟花爆竹装卸过程中车辆未安装阻火器,违规使用铁质工具碰撞易产生火花,装卸人员暴力搬运等行为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高。
(六)违规用火用电引发火灾的风险高。气温持续下降,随着返乡居家人员增加,“小太阳”、电油汀、炭盆烤火等高负荷、长时间运行,违规遮挡散热口、烘烤衣物等行为引发火灾风险增大。岁末年初,商业促销、娱乐活动增多,人流物流大,可燃载荷高,电气设备使用频繁,设施设备漏电、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未及时更换老化和破损线路等可能引发火灾,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不完善易导致群死群伤;各类庆典、祈福、祭祀活动频繁,可燃易燃物多,违规烧香、烧纸、点烛、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
(七)城镇燃气泄漏引发燃爆和中毒窒息的风险高。春节将至,返乡人员增多,因燃气灶具长期未使用,燃气软管老化松脱、管道阀门锈蚀冻裂、燃气报警器老旧失灵等问题隐患,燃气泄漏、燃爆风险高;出租屋、自建房、民宿、网约房、集体宿舍、老旧小区、农村散居院落等场所,违规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擅自加装燃气聚能环(防风节能罩等)、燃气灶具无熄火保护装置等情况,加之室内通风不畅可能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安全风险高。燃气场站内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压力、温度、流量等监测监控装置,燃气管道、设施巡检、维护保养不到位,易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燃爆事故,安全风险高。
二、重点工作建议
(一)开展今冬明春重大事故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矿山、工贸、校园安全、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聚焦冬春事故灾害特点,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排查岁末年初各类安全风险,动态整治清零重大事故灾害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
(二)认真做好2025年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重要时间节点风险特点,强化公共安全防控,扎实推进今冬明春重大事故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紧盯看牢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矿山、文旅等关键行业领域和低温雨雪天气、施工动火作业、有限空间、重大活动等重点环节,动态分析、精准研判,加强值班值守,规范信息报送。提前谋划2025年工作,加快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有限空间、施工动火等高危作业环节安全管理。
(三)持续开展烟花爆竹旺季安全防范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旺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川安办函〔2024〕124号)和《关于开展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旺季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全覆盖排查烟花爆竹储存、经营、运输、燃放的违法违规行为,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压实压紧工作责任,密切部门协作配合、情况通报,切实抓好岁末年初烟花爆竹的安全防范工作。
(四)加强全县醇基液体燃料安全监管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强醇基液体燃料安全监管的通知》(川安委〔2024〕23号)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对醇基液体燃料生产、经营、运输和使用环节进行深入排查,督促企业(单位)闭环整改,强化醇基液体燃料使用场所的风险防控,畅通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逐步引导其改用其他安全性能更高的非危险化学品燃料。同时加大“打非治违”力度,严厉查处以其他液体燃料命名,实质为醇基液体燃料而规避监管的行为,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